先後有別
小兒骨科醫學上有一個病,在中英文超過五年之前發表的教科書及論文上都稱為是「先天性髖關節脫臼(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)」;不過,近年來的文章己經比較捨棄這個名詞,而代之以「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(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)」;這個改變,一開始只是學理性的,而逐漸地發現它也是很有法律性及社會性的意義。
人生最危險最充滿挑戰的時刻,莫過於離開母體的那一刻;人類從一個受精卵開始,在母體的小孩子皇宮(子宮)內逐漸分裂、成長、分化、茁長,到了接近預產期,個子已大到接近皇宮空間的極限了,需要的營養也非胎盤臍帶所可以負荷了,於是頭部由朝上逐漸往下翻轉而朝下,循序進入骨盤腔;如果母子默契良好,媽媽開始陣痛,子宮開始收縮,羊膜破裂作為產道的潤滑,子宮頸因承受壓力而張開,骨盆下方因被撐開韌帶的彈性而略增容量;如果合作良好,一個嬰兒便由頭部先鑽出產道,隨著一個肩膀,再一肩膀,其餘胸腹骨盆肢體便很順利地脫離母體;經歷如此的艱難險阻,娃娃自然要號啕大哭,在生理上是代表肺臟的擴張及運作,在心理上是獨立人生的開端,在象徵上則是作為渡過難關的號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