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肢體畸形-胚胎成形與先天性骨骼變形

在小兒骨科門診裏,可以見到許多千奇百怪、外形奇特的先天性肢體畸形!您知道有那一句話是父母一定會說的嗎?不是「小孩很可憐」,也不是「醫生請問有沒有辦法醫好」;而是,「醫師,我們全家都沒有人這樣,他怎麼會這樣?!」他們在否認什麼呢?!當然,他們是竭力想撇清他們在遺傳基因上的關係;這是許多父母的共同心態!

先天性肢體畸形-骨發生不全症

骨發生不全症是一種膠原質代謝疾病,造成身體中凡是含有第一型膠原質的組織都會受到影響,其中骨骼系統表現的臨床症況最為明顯。骨骼脆弱的程度,小自輕微的骨質疏鬆,大到懷孕中嬰兒的子宮內骨折,甚而有致死的狀況發生。由於骨骼的脆弱,小朋友在日常活動裏經常發生骨折,並且產生骨骼的變形。除了骨骼的脆弱外,患者會合併有各項不同程度的眼白呈藍色、聽力喪失、及牙齒發育不良等症狀。

先天性肢體畸形-新生兒應該例行作肢體畸形篩檢

不要疏忽了新生兒肢體骨骼系統的篩檢,而這主要的責任要靠父母。

當手捧新出生的幼兒,每位父母都希望是個未來能長得壯又大的健康寶寶,骨骼系統的健全是很重要的條件,但是影響新生兒骨骼系統的因素包括了先天基因突變或遺傳因素,母親子宮因素的壓胎問題,以一些後天不良姿勢的影響等。除了後天因素,新生兒父母可以由多注意觀察及早篩檢出,除了一些先天性基因或遺傳造成的骨骼變形、畸形現象,或許治療效果不見得理想,但總是越早治療效果必相對越佳,幾乎所有只是因壓胎造成的一些骨骼看起來怪怪的異常現象,都可在及早就注意到或稍加矯正治療後,多能獲得理想的恢復。

觀念篇-鍛練兒童強健的體魄,需要的豈僅是鈣片?

台灣人在經濟起飛、教育普及、資訊發達的外在環境之下,其實仍然在許多方面表現出「只要文憑不問能力」、「只求答案不思原因」、「只學知識不加判斷」的老毛病;而在政府視為德政的全民健保及醫藥分業之下,國民的健康是否已得到改善了呢?!保健觀念是否更正確了呢?!人民是否已完全免除了生病破產的恐懼了呢?!醫療資源是否已作最妥善的管理了呢?!這或許仍是一個開放的問題,不容易得到一致的答案!但有許多錯誤的健康觀念,不但令人啼笑皆非;有些甚至倒因為果,適得其反。

觀念篇-肢體成長過程的常見疾病

從受孕的第四星期起,胚胎便已長出了四肢的雛形,而在第七個星期便已具體而微了!而這時候,許多母親甚至都尚未察覺自己已經懷孕了呢?!成長中的肢體,在這一段時期裏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,例如細菌或病毒感染,藥物,放射線,化學物品,煙酒,物理因素,及其他種類不明原因的影響,而造成肢體的畸形!至於懷孕後期,胎兒逐漸長大到無法順利地在子宮內翻轉,造成壓胎的現象,而使肢體有異常的情形。即使是出生以後,肢體要逐漸長大,在成長的過程中,其生長板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感染、受傷或新陳代謝的影響,造成長短或外形的病變。因此,成長的肢體,不但是我們身體最大的組織,同時,也是最容易產生病變的組織,不由得我們不特別提高警覺來看待之!以下,便舉三個例子來說明之!

觀念篇-小兒骨科醫學的獨特性

現代人對於小兒科與內科之間的差別與分辨,大多沒有什麼問題;因為:「小孩子不是大人的縮影」,在兒權受到重視的二十世紀,無論是民眾以年紀來區分,或者醫師以醫療專業來細分,都己成為一個清晰而且明確的概念。然而,拿小兒骨科醫學與一般骨科學區分,在台灣尚是一個已在萌芽的關係。

鈣片與運動

台灣人在經濟起飛、教育普及、資訊發達的外在環境之下,其實仍然在許多方面表現出「只要文憑不問能力」、「只求答案不思原因」、「只學知識不加判斷」的老毛病;而在政府視為德政的全民健保及醫藥分業之下,國民的健康是否已得到改善了呢?!保健觀念是否更正確了呢?!人民是否已完全免除了生病破產的恐懼了呢?!醫療資源是否已作最妥善的管理了呢?!這或許仍是一個開放的問題,不容易得到一致的答案!但有許多錯誤的健康觀念,不但令人啼笑皆非;有些甚至倒因為果,適得其反。